close

好像是一種感應吧..

當你對某種事務特別熱衷 似乎總會不斷地有意外的收穫

前往愛河主燈區 本來只是想拍些照片傳給日本的朋友

就在結束拍照之後 偏離原先該回到工作場所的路線  往預期會塞車的光榮碼頭前進..

卻意外的聽見來自阿美族豐年祭的歌謠從擴音器中傳出

我完全不知道這裡燈會期間每晚都有晚會

更巧的是我竟遇上期間唯一一場原住民之夜

把車停好之後 顧不得腳下皮鞋鞋底已經裂開的事實

穿過人群 越過展覽區 往聲音傳來處狂奔..

 

原來表演的團體是祖韻

服裝及舞步堪稱正統 

不過  或許是顧慮舞台大小  總覺得動作得揮灑上有些保守

下一個團體是來自南島舞集  表演融合擊鼓的卑南族樂舞

一開始一位團員單獨擊打一面架高的鼓  令人聯想到日本的鬼太鼓

之後的群體齊奏 也不乏這樣的影子  只不過換成非洲鼓

其實  把打擊應用在原住民樂舞的創作 好幾年前園區的泰雅篇就用過了

而且還巧妙地不牴觸原住民的文化

因為  台灣原住民的傳統樂器中有這一項嗎?

為了不在深山中暴露行蹤  台灣原住民的樂器其聲音傳播效率大多幾公尺內

像是口簧琴  更需靠近聽才聽的清楚因為需要靠近 所以也是一種傳情的工具!!

所以 文化園區的打擊  敲打的是木頭 竹子等等可在環境中看見的物品

不過我還是讚許南島舞集的表演  他們的服裝 打扮 歌謠都還算遵巡傳統

(以及祖韻 今晚的表演都不致於嘩眾取寵)

有朋友剛從九族回來….坦白講 現在很怕看到服裝亂穿 頭飾亂戴 舞又亂跳的原住民表演

看到這樣的表演 就像聽到音不準的合唱團一樣另人坐立難安!

我們的社會對原住民文化原來樣貌都不甚清楚了 實在不知道為什麼要做這些容易誤導的變化

很多人很喜歡講---我們要向前看

但是因為欠缺對原始文化與根本問題的理解  這樣盲目往前的結果只是更多的殘害

當你都不了解過去 不知過去的錯誤  以為是往前看卻只會看到自己的腳趾頭

胖一點的話還可能只看得到肚子

我對南島舞集當晚的表演有意見之處  在於主持人一直講巴拉冠是卑南族青年成年儀式

其實 巴拉冠是卑南族青年會所  少年會所叫Takoban 通過青年會所的訓練後叫Vansalan.

或許演變到最後有可能用會所名稱 代表在那個地方所受到的訓練儀式吧.. 

另外  打擊可以應用在古調上啊  而不是純粹是一段節奏的表演

試想 將卑南盾牌舞的旋律加上打擊  藉由節奏的變換  製造曾曾高潮

光用想的就覺得真棒!

 

這個晚上  還有巴奈的表演

每回聽她唱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就會想起她在某張live唱片上說的..建築在別人身上的快樂不是真的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yosensei 的頭像
    kyosensei

    My Foolish Heart

    kyos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