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作品其實有好幾位歌手唱過 甚至同一位歌手有兩種版本的唱片發行
此處我列了五個版本 其中四個是唱片發行 另外一個則是現場聆賞的經驗
1. 胡德夫—匆匆專輯
2. 巴奈—泥娃娃專輯
3. 巴奈—勇士與稻穗 現場演唱實況專輯
4. 陳永龍—美麗心民謠專輯
5. 胡德夫—雲門舞集舞作美麗島現場演唱
1. 胡德夫—匆匆專輯
因為今年金曲獎的關係 我想這大概是最為人知的版本
胡德夫在原住民樂界或運動中具有教父級的地位
我必須稱之為大哥的人都還得叫他一聲大哥
無師自通發自內心的琴音與透露滄桑感的歌聲往往令初聽者為之動容
不過 我覺得他的音樂第一次聽很震撼 但接下來
或許因為太濃郁的感情令聽者負擔太重 也或許因為沒有變化的即興(這樣或許就不是即興了吧..)減損了聆聽時的新鮮感
如果一路聽他的音樂與歌聲 他的琴音(如慣用的修飾音符)是可以被認出來的
即使如此 原作者親自詮釋且彈琴的版本依然有著一定的權威感
2. 巴奈—泥娃娃專輯
這是我認識且喜歡這首歌的開始
巴奈的這張泥娃娃專輯幾乎都在敘述原住民的困難 像是酗酒的問題
和平地人通婚的阻礙等等
這首曲子巴奈以較慢的速度輕撥著吉他演唱 低沉的嗓音以一種無奈的情緒緩緩敘述 雖然冷靜但情感張力十足
因為結尾naruwan na iyanaya hoiya ho hai yan的合唱高潮反倒讓這首歌是整張專輯中聽完會覺得心情稍好的一首歌
3. 巴奈—勇士與稻穗 現場演唱實況專輯
這是一張和陳建年一起合作 很棒的一張演唱會實況
基本上 巴奈的詮釋沒有太大的不同
不過因為是現場演唱 整體的完成度打了些折扣
巴奈的這兩個版本作曲者寫的是”爸爸的一位朋友” 到底是誰?
另外 巴奈在曲末都自己加了一句詞—都蘭山也是美麗的媽媽
因為巴奈各有一半卑南及阿美的血統 而都蘭山是卑南的聖山
卑南遺址發現的石棺群 石棺埋葬的方向長軸都朝向都蘭山
4. 陳永龍—美麗心民謠專輯***
這是接在胡德夫之後新近發行的一張專輯 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版本
編曲用了較多的配器 最後naruwan的部份甚至用了一些爵士的和聲
歌者本聲的聲音沒有巴奈的深沉(相對是沉重)也沒有胡德夫的滄桑(相對是沒有變化) 這是深具彈性而有時代感的聲音
當然 原住民好嗓音的特色他一樣也沒少
這個版本 編曲營造的變化加分不少 另外演唱者也少了些悲情
比較沒有那麼"用力" 反而聽出原住民樂觀的一面與對未來的希望
5. 胡德夫—雲門舞集舞作美麗島現場演唱
還記得今年在至德堂的表演正逢今曲獎揭曉
下半場布拉瑞揚直接且衝擊人心的編舞 再加上胡德夫的現場彈唱
讓在場的觀眾起立鼓掌且感動不已..
其實在去看表演之前 我對胡德夫的演唱並沒有期待 原因一如之前所述
但現場就是有一種魔力 我還是聽到起雞皮疙瘩
現在腦海中還是存留這首曲子舞作的畫面
不同領域的高手合作 往往能碰撞出更多火花